索久林┃这是一组自带降温效果的冰雪美图
时已立夏,炎暑将至。中国文艺评论网提前奉上冰雪套餐,冰爽一夏天!!文末有怎样的惊喜?
来来来,中国文艺评论小编与您一起学习
“降温大法”
首先,想象自己被厚厚的雪包裹着
想象雪花纷飞,落在你的手心
慢慢地,雪越下越大……
看冰雪美图
自带降温、节能环保、省钱省力
中国文艺评论首推
冰雪美图降温摄影师
索久林
在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之间隔着一道缪斯女神的栅栏——走进摄影技术的,是照相和照相师傅;走进摄影艺术的,是摄影(纪实摄影和艺术摄影)和摄影艺术家!
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明确地说:“用全部感觉去创作。”
全部感觉,即生理感觉:视觉、触觉、听觉、味觉、嗅觉;心理感觉:意觉。
摄影创作的强大功能,体现在具体的创作具体活动当中,它们绝不是在“情不自禁”或者“不由自主”中发挥作用的。他们是可以认识的,也是可以掌控的。
同国内外摄影大师相比,很多人遇到无法破解的困惑:韦斯顿、哈斯可以随手从生活中的一只甜椒、一个罐头盒子中拍到不朽的艺术,为什么我们面对大千世界却产生不了“想法”?
这一切的困惑,没有别的原因,都源于我们没有打开摄影艺术的大门!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很好地解决摄影工具、操作手段问题,但它无法解决摄影主体的情感、认识、意识等观念形态的问题,无法把怎样认识生活、表现生活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编成程序、输入电脑。相反,由于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进程中,摄影表现对象的新情况、新要素不断出现,加之摄影技术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,对人们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要求更高了、更为迫切了。
《企望》
《协奏》
摄影师采集生活影像,传递直观信息的一种视觉艺术。摄影的表现对象是视觉的,摄影作品的形态也是视觉的。但在摄影创作活动中,摄影家对艺术感觉的捕捉,对生活的认识及对立意和创意的表达,却不能仅仅依靠视觉。
用“全部感觉”去创作,冰雪的自然属性便渐渐消解了,而它们的生命开始有声有色地张扬起来。
跋涉在冰海之中,我们不仅有一种置身南极或北极冰原的感受:一个陌生的世界!更有落入非洲大草原的感觉: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的丰富的生物世界……
《乐园》
《童贞》
早春,在中国和俄罗斯界江额尔古纳河和石勒喀河汇合的黑龙江源头,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巨大冰块的组成冰雪阵容,莽莽苍苍地向下游绵延百余里。这便是鲜为人知的冰海。
这种冰海,有的犹如翻天的巨浪,以凝固的方式压顶而来;有的犹如奔跑的马群,掀起一阵定格的飙风;有的又如巧夺天的冰雪群雕,把各种形态各异的人物、动物、植物的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示在冰海当中。
《童贞》
《渴望》
据介绍,黑龙江在封冻过程中,上游的江水巨浪不断冲刷,冰块不断撞击、叠压,形一成了这种冰海奇观!这是黑龙江这条祖国独一无二的冰河特殊的野性和雄姿的具体写照。
《气息》
《气息》
黑龙江除了优美的自然冰雪,艺术的冰雪也令人着迷。以2022北京张家口冬奥会、习近平主席所提“3亿人上冰上雪”的大愿景为契机,黑龙江已经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冰雪艺术集大成之地。
索久林在冰雪拍摄中,借鉴他人的经验,总结自己的实践,感到运用艺术通感确实必要:它可以充分利用视觉以外的多种感官,捕捉、表达丰富的艺术感觉,可以增加摄影主体艺术感觉的触角,多层次、全方位地感受生活,为创作采撷取之不尽的素材;可以加深摄影主体对生活的理解,更深刻地领悟和发掘表现对象的意义,提高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;可以延伸、丰富摄影主体的艺术感觉,催生奇思妙想的摄影语言,提升作品的传播功能和艺术感染力,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。
《呼唤》
《光之浴》
《呼唤》
《圣洁旋律》
索久林有一套系统的“摄影艺术通感”观点。他认为:摄影本就是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,艺术可以是听的、看的、尝的、闻的,甚至可以触摸的,那么摄影也应该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。
《乐园》
“在咱们东北拍冰雪,冻伤太正常了……手冻坏了,脸冻没感觉了都常有。有时候为了等个好的时间,在零下几十度的雪地里待几个小时,你要耐得住心。”为了能达到通感效果,索久林经历了无数次漫长的等待,无数次快速按下快门,无数次对比、筛选和感受,才最终练就一身“通感大法”。
他的照片能让你产生一种错觉:用眼睛“听”到声音,“闻”到气味,“尝”到味道,甚至“摸”到实物……
《温淳梦乡》
《温淳梦乡》
《摄影艺术通感》书籍封面
索久林
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,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、摄影理论委员会主任,黑龙江省摄协主席,一级作家,代表作《梦幻冰雪》《摄影艺术通感》。
不要走开,惊喜继续。。。
*互动问答有礼*
索久林先生镜头下的冰雪美景,哪一个最触动你的心灵?
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:周由强
摄影:索久林
核发:何美
综合编辑:李维娟
网编:王燊夷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查阅赠送的“周边”详情并留言吧!